SERVICE PHONE

363050.com
ganchao 赣超联赛
你的位置: 首页 > 赣超联赛
赣超联赛官网_江西省城市足球顶级赛事赛程表+直播+积分榜一站掌握!徐州工程学院:厚植淮海文化底蕴绘就应用型大学奋进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19 07:12:35  点击量:

  赣超联赛,江西城市足球,赣超赛程,赣超比分,赣超球队,赣超直播巍巍云龙山,见证一所高校的历史文脉;滔滔故黄河,吟唱一段教育的奋进赞歌。以文化人,铸魂育人。2025年金秋,徐州工程学院将开展本科办学20周年暨建校66周年系列活动。阔步新征程,徐州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习文化思想为指引,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充分发挥文化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作用,持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与地方文脉资源、时代精神相结合,深入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职能,为校园高质量发展打下硬核基础。

  从2005年本科教育的启航,到2024年硕士点的成功获批;从分散办学的艰难起步,到2000亩现代化校园的宏伟格局;从首批5个本科专业,到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徐州工程学院用20载本科教育的奋进之笔,在66年办学历程中,书写了一部与城市共生、与时代同行的壮丽史诗。这是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更是扎根淮海文化办大学的奋斗传奇。

  时间回溯至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彭城职业大学与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筹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开启了本科教育的新篇章。当时的徐州工程学院分散在4个校区,最大的城南校区教学主楼才刚刚建成,从城南校区到西二环校区需要穿越半个徐州城。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学校实现了从分散办学到“一个校区集中办学”的精彩蝶变。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徐州工程学院实现了从“合并筹建到去筹升本”,从“建立本科办学基本规范到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从“老校区分散办学到新校区集中办学”,从“创建徐州大学到申硕核心指标突破”的四次历史性跨越。2024年,徐州工程学院成功获批硕士授予单位及机械、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标志着办学层次实现重大突破。

  走进位于徐州工程学院的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师范学院学生朱佳文正为来访的中小学生们讲解徐州香包的制作工艺。作为淮海地区首家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这里收藏了3000多件淮海地区非遗珍品。“学校不仅教给我们专业知识,更培养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朱佳文说,参与非遗传承的经历让她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徐州工程学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打造红色教育高地,形成“红色馆藏、红色课堂、红色研学、红色创作、红色话剧”育人特色品牌。红色话剧《苍茫大地》全国巡演40余场次,红色场馆“淮海地区革命文化博物馆”获批省级社科普及基地。

  “办有灵魂的特色教育,育有素养的幸福学子”是徐州工程学院一直秉持的育人理念。从2015年起,学校实施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引导学生系统研读一本书、学会一些音乐知识或一种乐器、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参加一个科技创新团队、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在工程机械智慧制造创新实训中心,机电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马乾凯正操作着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一个精密零部件。他自豪地说:“我们学校拥有机器人工作站、数控切割等实训区,高度还原工厂生产场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我们体验到了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的魅力,掌握了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各项新技能。”学子们昂扬的青春风采,正是徐州工程学院执着追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该校紧扣“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高水平”办学定位,构建起与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和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高度契合的专业体系。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这份亮眼的专业建设成绩单,凝聚着全校教师的心血。

  徐州工程学院坚持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着力打造“有质量、有温度、有特色”的教育体系,全力构建“能力为本、贯通融合、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学校连续五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荣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亚洲区域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奖项。

  在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汤宝石已成长为质量部技术主管。“在校期间,我就参与学校和徐工联合的技术攻关项目,这为我快速胜任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像汤宝石这样留在徐州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2024年,该校录取徐州籍学生人数和留徐就业人数实现“双破千”。学校与地方行业产业匹配专业数60个、与12所在徐中高职院校开展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专业18个、被选聘为省科技副总54人等4项考核指标全市第一。

  2024年3月,徐州市出台《2024年徐州市校地融合发展工作要点》。徐州工程学院积极响应,成立校地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10条任务+9项指标”分解方案。“学校与徐州的发展早已血脉相连。”徐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表示,徐州工程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服务社会,担当作为。徐州工程学院强化校院地企协同,与地方共建徐州2.5产业园,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设技术转移分中心,获批徐州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学校与“徐州舰”携手开展官兵学历提升项目,采用“送教上舰”“互联网+”等融合模式,解决官兵学习难题。该做法被媒体广泛报道,为军地人才培养和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近年来,徐州工程学院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拥有江苏省重点学科6个、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5个,形成了一批支撑区域产业升级的学科群。

  学校持续完善“理实一体、产训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认证、1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牵头组建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与龙头企业共建多个产业学院和实训中心,构建了覆盖区域主导产业的协同育人网络。

  科研创新方面,徐州工程学院承担国家基金项目数量持续增长。学校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在新材料、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食品加工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通过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24个科研平台,培育了4个省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构建起支撑区域创新的科研体系。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学校构建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格局,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学科龙头地位,深化产教融合。徐州工程学院围绕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5+2+X”现代产业体系以及“双高协同”创新发展布局,系统整合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资源,重点打造“安全应急”学科群,围绕地下空间安全与岩土改造、工程结构安全与防灾减灾、矿山新能源电池安全与预警、食品安全检测、餐厨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方向展开协同攻关,推动学科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目前,徐州工程学院有机械、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等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打造校企双向赋能、学术研究轨与产业攻坚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构建“理论筑基—实战攻坚—创新突破”三阶段进阶研究生培养体系:第一年,学生在校学习理论基础,加强理论筑基;第二年,择优选派学生进驻企业,开展实战攻坚;第三年,学生灵活选择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学习,实现创新突破,从而实现培育契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徐州工程学院正满怀信心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2023年9月,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全面推进“徐州大学”创建、全面推进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创建的奋斗目标。学校正锚定目标、求真奋进、踔厉奋发,以更强的使命担当,全力推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再提升。

  六十六年风雨兼程,二十载春华秋实。从云龙湖畔到故黄河边,从彭祖故里到淮海经济区,徐州工程学院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扎根这片孕育了无数传奇的土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

地址:赣超联赛官网永久网址【363050.com】  电话:020-66889888 手机:363050.com
Copyright © 2012-2025 赣超联赛官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